一. 曝光控制的觀念
曝光控制對一名攝影師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要求。由于電影膠片和攝像機CCD的納光能力與人的眼睛相比,仍然存在著差距,因此在實際拍攝時,無論是使用膠片還是攝像機,都需要在記錄媒介的納米范圍之內,來實現創作的意圖。
由于攝像機數字技術的優勢和“感光曲線”的動態特點,使得在利用攝像機拍攝時,所能夠采用的曝光控制的方法更加多樣。
二. 曝光控制的方法
1.利用監視器控制曝光
由于攝像機所見即所得的功能優勢和早期模擬設備中技術控制手段的局限,攝影師更多地習慣于依靠對監視器畫面效果的主觀判斷來控制曝光。依據現場監視器上的畫面效果來控制曝光,首先涉及到監視器影像的標準率,其次是觀看監視器時的觀影環境。
理想的觀影條件為:
觀看環境為中性灰色調;
觀看距離為屏幕高度的4-6倍;
間接光線的色溫接近標準白D65;
觀看者處的光線為30-40Lux;
照射在屏幕上的光線為3.5fL(相當于100IRE的10%)。
1IRE相當于7mV的視頻電平額度,100IRE就是視頻信號700mV的最高電平值,如果屏幕受光達到了100IRE的10%,就相當于視頻信號增加了70mV黑電平幅度的畫面視覺效果,這就在視覺上降低了影像的反差。因此監視器屏幕上如果被投射的光線過多,就會影響對畫面影像真實反差效果的判斷。
一般在內景拍攝,環境光線相對恒定,依靠監視器來確定畫面的曝光效果還是可行的。但是在外景拍攝時,光線條件變化比較大,對準確判定監視器畫面效果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同時人眼睛瞳孔的大小也隨時根據環境光線的變化而隨時進行調整,因此在非標準的觀影環境下,依靠人眼主觀判斷監視器畫面的效果,仍然存在不準確的因素。
2.利用自動光圈控制曝光
在一般的情況下,通常是選擇手動光圈進行拍攝,并根據曝光控制中的定光點來設置光圈數值。但是自動光圈的功能仍然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使用自動光圈要求在連續拍攝的過程中,場景光線不出現大的變化。
3.利用斑馬紋控制曝光
斑馬紋的電平通常被設定在信號電平90%-95%的幅度上,一旦畫面中某些部分出現了斑馬紋,我們就知道這些部分影像亮度的信號幅度,已經接近白切割電平的幅度,這時如果繼續開大光圈增加曝光,畫面中這部分的影像層次將會損失。
我們把一級斑馬紋的電平設定調整到畫面影調的中灰部,即700毫伏視頻信號電平幅度的60%-65%(基本上是黃種人皮膚反光率23%所對應的視頻信號的電平值)這樣一級斑馬紋就可以作為控制中灰部曝光的客觀依據。當攝像機尋像器中出現一級斑馬紋時,其斑馬紋覆蓋的影像部分,所提示的不僅是接近人物膚色正常還原的亮度狀況,也成為了反映定光點的客觀標志。
4.利用測光表控制曝光
在有的數字高清晰度攝像機中,可以采用經過特殊設計的電影伽瑪曲線進行拍攝,由于這條曲線主要是針對磁轉膠工藝設計的,也就是說用高清晰度數字攝像機拍攝的影像,將被轉成膠片,以電影拷貝的方式發行。因此這條曲線在設計時,就充分考慮到與電影膠片感光特性曲線的適應程度,利用這款攝像機中的電影伽瑪曲線拍攝,攝影師在對畫面進行曝光控制時,完全可以和拍電影時一樣,利用曝光表對所拍攝的影像進行量化的控制。
5.利用數字攝像機內置的光點測光功能控制曝光
數字高清晰度攝像機在對畫面進行精確的量化控制方面,設計了一個攝像機內置的光點測光器,這種攝像機內置的光點測光器的測光功能,與普通的測光表不同。它相當于給攝像機配備了一個隨機的電子示波器,它利用尋像器畫框的中心標志作為監測點,不僅能夠對畫面中的任何一點影像的視頻信號值給出明確的數值標定,而且操作方便。
6.使用示波器控制曝光
利用示波器來控制曝光,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有效、非常權威的控制手段,攝像機所拍攝畫面的全部的影像信息,都會完整地反映在示波器上。通過示波器,攝影師可以直接從信號屏幕上了解畫面影調各個層次的分布狀況、亮部層次和暗部層次的極限點和控制定光點的電平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