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2D素材轉換為3D爭議很多。而在8月17日由iHollywood Forum West Post Digital主辦的研討會上,與會者達成的一致意見是如果處理恰當,2D/3D轉換事實上可以提供優于原始3D攝像的效果。
“稱某種處理比其它的更‘純凈’的人根本不知所云,”Prime Focus北美CEO Rob Hummel指著其眼睛說:“眼見才為實。”
該轉換過程實際上賦予電影攝制者更多的控制力。Hummel說:“卡梅隆導演研究這種技術10年之久,其轉換工作的確做得出色。后期制作期間完成立體轉換的優點在于在你拍攝了圖像后,你能夠做許多決定,而避免很多用雙鏡頭攝像機拍攝的缺點。”

HDlogix首席架構師Steve Nowalk(右)和
HDlogix CTO Will Gaddy在2010美國職棒全明
星賽,HDlogix的Image IQ 3D 2D-3D轉換器
被用于轉換鏡頭。
自動化手段
雖然手工轉換將始終得益于人類創造力的投入,但為了控制成本,許多人士正在尋求自動化手段。帝門電影公司(Dimension Films)今年夏季發行的亞歷山大·阿查(Alexandre Aja)影片《食人魚3D》包含大量來自Hdlogix公司的2D/3D轉換,使用的是他們的ImageIQ3D處理技術。他們作為Identity FX的一個技術合作伙伴合作,使用HDLogix的Image IQ3D處理技術。
HDlogix CEO Jim Spinella說:“我們視3D為HD的一個自然延伸。如果從2D轉換到3D做得很出色,應與原始3D采集沒有區別。”
如果3D廣播機構的計劃制定,3DTV可能成為2D/3D轉換的一個巨大的市場。在不久的將來希望建立24/7 3D廣播頻道的全球15家內容發行商中,許多家正在日益考慮2D/3D轉換以便為充實他們的播出單提供素材。然而,雖然3D故事片制造商采用的勞動力密集的繪畫式轉描(rotoscoping)處理技術每分鐘可能花費5萬到10萬美元以達到他們要求的結果,但電視節目制作商將勢必依賴更自動化、實時的方案。
“電視是一種難滿足的野獸,要求它能夠得到的一切東西,”提供2D/3D轉換服務、目前正在制作獨立影片“Air Racers 3D: Forces of Flight.”的Stereoscope公司前CEO Bernie Laramie說,“隨著2D實時轉換為3D供非影院發行的發展,成本必然下降到電視預算的水平。”
無“魔法箱”
最佳的2D/3D轉換技術之一是JVC在2010 NAB展覽會上推出的單機IF-2D3D1立體圖像處理器。盡管此產品頗受好評,但JVC營銷傳播助理副總裁Dave Walton并不想提高無根據的期望。
“2D/3D轉換沒有魔法箱,”Walton說,“但就算這樣,我們依然能夠在一個機架安裝單元提供高質量的2D/3D轉換。它可能是后期制作專業人員一個寶貴的資產,使他們從人工的繪畫式轉描處理中抽出一些工作。”
不過,從2008年起就從事3D的獨立制作人/導演Fred Blurton有機會試用JVC的IF-2D3D1一個多星期,對其贊不絕口。“通過此設備我轉換了我能得到的一切素材,包括來自2D藍光盤‘阿凡達’的片段,我發現其表現令人贊嘆。我甚至把我自己的2D獨立制作‘Osso Bucco’通過此系統轉換,人們詢問我此專業3D轉換處理的表現,影片的70%-80%看上去很棒,需要的調整很少。”
不少3D電視機制造商已宣布將在即將上市的消費級家庭影院顯示器內包含2D/3D轉換功能,他們包括三星、現代和LG。甚至曾宣稱他們絕不會采納此功能的Panasonic也在8月表示其Viera GT25系列3D電視機、42英寸TC-P42GT25和50英寸TC-P42GT25將內置2D到3D處理功能。

JVC IF-2D3D1立體圖像處理器
許多制造商不會透露或自己開發或從其他公司獲得許可的技術細節,但至少三星和現代正在采用來自美國DDD公司的實時2D-3D轉換電路。
“我們也在尋求與其他機頂盒制造商和DTV SoC(系統單芯片)制造商達成協議,”DDD CEO Chris Yewdall表示,“最近我們與中國臺灣一著名電視機制造商會談,我們在一臺55英寸偏振式3D電視機上播放了一段通過我們的實時TriDef 3D轉換處理的‘阿凡達’預告片,他們的3D圖像質量專家堅持說我們實際給他們播放的是原版3D鏡頭。”
DDD預測如果電視廣播網決定采用他們的技術,一部1小時片子(有45分鐘內容)的轉換成本會降低到25000美元(條件是電視網同意至少轉換40小時的節目)。在500小時的合同下,每小時片子的單位轉換成本可能低至10000萬美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