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運國際廣播電視中心(簡稱IBC)按照計劃在2013年從8月23日對第一場賽事公共信號(跳水項目)的轉播開始,直至9月12日本次全運會閉幕,每個比賽日均需要向包括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遼寧廣播電視臺、香港有線電視臺在內的近30家,進駐IBC進行賽事轉播及相關節目報道制作的廣播電視轉播機構,提供賽事公共信號。

IBC作為向持權轉播機構提供賽事公共信號的主要機構,需要將所有相對獨立的技術支持單元協調串聯,并制定統一的的信號收發及表單傳發流程標準,作為向轉播機構提供相關服務的基礎流程保障。IBC內共有總控、通訊傳輸、賽事信息共享系統、音頻監控(PQC音頻)、綜合業務、各獨立演播區域、廣播節目制作、閉路電視等8個主要技術運營單元,PQC、MPC等2個關聯運營單元。對此我們編制了信號的匯聚分發監控和表單傳發及反饋全流程計劃,并依此作為整個賽事轉播運營期間的運營工作基本規則和指導思想。

本次全運會IBC共接收來此全省51個場館,48個比賽項目的賽事公共信號,回傳單邊信號27路,2路風景攝像機信號,遼臺電視大廈返送信號2路及央視奧體中心演播室信號2路。除少量單邊信號外直接接入中央電視臺主控機房外,所有信號全部均由前方場館的傳輸機房傳送匯聚至IBC傳輸機房,接入總控調度系統的前級調度矩陣。通過總控調度矩陣,對前級矩陣送來的所有信號會同新聞發布廳、IBC內遼視演播室等特殊信號源進行分發。分發后的信號會通過光纖鏈路送至IBC內賽事信息共享系統、視音頻監控室,作為媒資存儲、場記錄入、信號源質量監控等重要
功能實現的信號源;送至IBC內各獨立演播區域、廣播直播間,作為向各轉播商公共信號提供的主要通道;作為返送信號送至IBC外的遼臺電視大廈、央視奧體外景演播室、開閉幕式場館、及大連賽區場館。考慮到實際信號傳送線路數量眾多、實際物理距離較近及可節省大量光纖傳輸設備等諸多因素,方案經測試可行后, 采用IBC總控送至央視功能區域的信號傳送鏈路利用同軸線纜進行傳輸的方式。總控向所有信號分發接收單元(IBC外返送接收單位除外)均安裝了矩陣遙控面板,各接收單元均可根據需要自行選取源信號。

在參考對照了第十一屆全運會、廣州亞運會及深圳大運會的IBC技術運營模式后,對應信號的匯聚分發,我們制定了適合本次全會IBC情況,具有十二運特點的全流程整體表單傳發制度。該流程制度既可保證同信號傳送走向的一致性,又能保證技術運營管理上有較好的反饋效果。需傳發的表單共分兩類,第一類是比賽日前下發的公共信號傳送時間表、單邊信息匯總表、ENG傳送時間表、媒資競賽日程信息表,第二類為比賽日中隨時下發的各相關表單的變更單。綜合IBC運營各技術單元和持權轉播機構的實際工作情況,議定第一類表單為比賽日前一天的17時,由PQC開始傳發至下游總控、通訊傳輸兩個單元。表單內標明公共信號的競賽項目、場館位置、轉播時間、單邊傳送時間、ENG傳送時間及競賽轉播時段內比賽單元信息。相關表單經總控添加通道信息后,傳發至下游音頻監控、賽事信息共享系統、綜合業務等單元,同時返回一份至PQC。賽事信息共享系統根據表單開展收錄編單、場記錄入、素材編目等各專項工作。綜合業務接收到表單后,應在第一時間向中央電視臺、新華社、香港無線臺等14家等各獨立演播區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6家廣播媒體,和MPC、閉路電視系統等下游單元進行傳發,并簽收回執存檔。比賽日當天的信息變更單因前方賽場出現不可預見問題或臨時賽事時間內容變更隨時出現,數量較多,但傳發流程與上述形式基本相同。我們對整個傳發流程,不論何種表單,要求上下游單元間明確接發關系,不可相互倒置,不可無關聯單元間發送,避免因誤發誤收導致責任事故的出現。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