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 舉辦東京奧運會(世界首次成功進行衛星直播)
Inter BEE于1965年(昭和40年)秋季在東京·虎之門的發明會館舉辦了由日本民間放送聯盟(民放聯)發起、作為第2屆民放技術報告會聯合展會的“播放設備展(當時名稱)”,共有12家展商參展。

第2屆(1966年)由民放聯和電子機械工業會(現在的一般社團法人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協會/JEITA)共同舉辦;第3屆(1967年)起將會場遷至當時新建的東京·北之丸的科學技術館;第4屆(1968年)由電子機械工業會主辦,日本電子展覽協會承辦,民放聯協辦。
◆1969年 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全球6億多人通過太空轉播實時觀看)
隨后自第10屆(1974年)起,日本廣播協會(NHK)也加入協辦單位行列,作為以播放設備用戶為對象的專業展會開始受到矚目,從此奠定了在日本國內展會中的地位。
第11屆(1975年)展會中作為特別展聯合展出的“播放前景-電視多重播放”的公開實驗備受矚目;第13屆 (1977年)起,展商和參觀者數皆大幅上升;第14屆(1978年)起,來自海外的展商及參觀者也開始不斷增加。

◆1977年 職業棒球選手王貞治創造了本壘打世界紀錄
第18屆(1982年)起會場遷至東京·和平島的東京流通中心,展區面積擴展到科學技術館的2.5倍。此外,,隨著海外參觀者的不斷增加,展會以會場遷址為契機,改名為現在的“國際播放設備展(Inter BEE)”。
由專業音響設備、播放相關設備、相機·錄像機·演播設備這三大部門構成的展示部門使展會的專業性更加鮮明。由此,展商及參觀者范圍由廣播電臺擴展至軟件制作公司、CATV相關單位、公共設施、播放設備引進公司等更加寬泛的領域。
第21屆(1985年)起會場遷至東京·池袋陽光城的東京會展中心,展區面積擴展到13,000平方米。此外,展商數超過了250家,作為一場國際性展會逐漸享譽海內外。從這個時期開始,采取了發行播放設備目錄集、召開國際研討會等活動、導入參觀者全面登錄制度等各種新舉措。

◆1989年 從昭和時代進入平成時代
第26屆(1990年)起,會場遷至現在的幕張國際會展中心,展區面積達到20,000平方米,之后約每5年增加一個展廳,規模不斷擴大。
第34屆(1998年)起,參觀者數超過了3萬人次,作為一場播放設備專業領域的展會,被定位于媲美美國NAB、歐州IBC的國際性展覽會。
◆2000年 BS數字電視開播
第36屆(2000年)起,由BS開始的數字化進程為播放行業帶來了一場巨大變革,各種數字設備提案層出不窮,為播放行業及其周邊行業的發展、以及創造新的商機帶來了重大影響。
◆2002年 日韓舉辦世界杯足球賽
◆2003年 地面數字電視開播(三大城市圈)
◆2006年 手機數字電視開播

考慮到未來展會內容將會跨越播放以外的媒體領域,故自第43屆(2007年)起開始全面采用“Inter BEE”作為展會名稱,同時啟動“Inter BEE online”官網,通過文字和視頻相結合的方式介紹展會信息、新聞報道、會場采訪報告等,由此加強網站的信息發布功能。
第44屆(2008年)展會上新設了專業照明部門,由此不但為尋求影像與照明共同合作的企業提供了商機,同時也擴大了參展領域,參觀者數超過了3萬5,000人次,成為以播放行業為中心的眾多媒體人士關注的展會。次年的第45屆(2009年)展會上,展商數首次超過了800家。

第46屆(2010年)起積極開拓亞洲市場,以當年的韓國年度計劃為契機,實施每年選定特定國家/地區前來參展的國際舉措。
◆2011年 停播地面模擬電視(東北3縣除外)
在全面實現地面數字播放(東北3縣除外)的第47屆(2011年)展會中新設了跨媒體部門,該部門匯集了運用模擬信號停播后波段的新媒體開發動向、播放數字內容以外的商務應用提案等各種信息,力求打造一場媒體領域的綜合性展會。

◆2014年 開始Channel 4K試播
在即將迎來第50屆盛會的今年,Inter BEE正在積極籌劃舉辦各種紀念活動并推出新的策劃項目。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屆時除了6個展廳(去年為5個)以外,會場還將擴展到幕張國際會展中心的活動大廳。
Inter BEE將根據專業需求并瞄準國內外市場,及時且準確地向目標人群發布行業信息,繼續為廣大展商及參觀者打造一個高效且具有價值的信息交流和創造商機的平臺。
作為媒體領域的綜合展會, Inter BEE的未來值得期待。
◆2016年 開始8K試播
◆2020年 舉辦東京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