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拉斯·特魯姆布曾創作過經典的《2001:太空漫游》與《銀翼殺手》幕后特效,一時間技驚四座。其后他在拍攝《頭腦風暴》期間受娜塔莉·伍德可疑的意外死亡事故的影響,退出了導演生涯。今年特魯姆布執導了4K 3D的120幀頻影片《UFOTOG》,宣告復出。

科幻視覺特效傳奇專家道格拉斯·特魯姆布在1983年拍攝《頭腦風暴》期間,由于主演明星娜塔莉·伍德在卡塔麗娜島上離奇死亡的緣故,自那起便再未執導過作品。
如今,這位創作了《2001:太空漫游》與《銀翼殺手》視覺特效的專家30年后回歸,帶來實驗性的科幻短片《UFOTOG》。
作為創新電影制片人、發明家(Showscan)、奧斯卡獎得主的特魯姆布本新作是一部長10分鐘、以120幀頻拍攝的4K 3D影片。相比之下,《霍比特人》是48幀頻的2K 3D影片,而詹姆斯·卡梅隆自2011年以來的高幀頻嘗試則是60幀頻的2K 3D。這部短片只是這位制片奇人的小試牛刀,最終目的是要為其未來的兩項作品能更好地發揮這些技術優勢探路。
大眾關于特魯姆布隱退與復出頗有遐想,他透露他“熱愛”回歸這份放棄已久的工作。“多年前我不得不親自做此人生決定,那是在娜塔莉·伍德拍攝《頭腦風暴》期間離奇死亡后,我不得不停下來。我一生都在做導演及編劇的工作,我的決定并非為我自己,因為我面臨一場真正的人生考驗。我認為這事的來龍去脈從來就沒講清楚過,我自己也很茫然,但我知道自己的心路歷程。我決定告別電影事業。”
這位外表輕聲細語的導演更熱衷談論新執導的項目,特魯姆布對回歸之作信心滿滿,UFOTOG是UFO Photography(不明飛行物攝影)的縮寫,他介紹故事基于手頭的一部長篇劇本,講述一個男子試圖拍攝一艘外星人飛船的故事。這個男子“他很精明,是多次創業的企業家,像伊隆·馬斯克(企業家兼SpaceX共同創辦人)那樣。所以他有足夠的資金獲取一臺超棒的攝影機,還在山頂上建了一整套系統。”攝影者的扮演者是瑞恩·文克斯。
UFOTOG是特魯姆布在醞釀中的兩項工程之一。“我下一步要做的并非最重要的一項。我同樣在開發一部發生在未來200年后的科幻史詩片。”他透露。
該項目凸顯了導演對影片超高清與幀速率的信念,而且還同時支持沉浸聲,譬如杜比全景聲將會運用在《UFOTOG》中,展示吸引觀眾觀影的非凡體驗。影片幾乎囊括了近年來頂尖的視聽技術。“你在銀幕中看到的不像是電影,更像是親歷一次現場活動。銀幕變成一扇進入現實的巨大窗口,”他認為這樣做能呈現創造性的選擇,因為這種形式創造了一種第一視角的體驗。

《UFOTOG》使用了佳能C500 4K攝影機和一套3ality的3D控制系統拍攝,以120幀頻記錄原始數據。演員和其他現場元素主要在綠幕背景下拍攝,影片在特魯姆布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紹斯菲爾德的工作室內完成攝影,并用3D虛擬布景合成。他認為這樣可省去大量資金,不需要去很多地方、或建造許多場景。
不似許多依賴虛擬場景(CG背景頻繁被使用)的作品,特魯姆布介紹,事實上在這部短片中CG技術用的極少,因為環境就包含了大量的實況場景元素,比如樹木和天空。他表示“結果很逼真。”
為管理影片數據,以容納120幀頻的4K 3D格式,制造商JMR電子參與了制作工程。JMR電子負責設計和創建一套服務器與存儲系統,收集與管理數據,同時實時播放。其后,通過無線寬帶56GB與現場連接進行合成(同樣在特魯姆布工作室完成)。
“我們在現場可收集的數據量是個關鍵問題,”該項目技術顧問蒂莫西·胡貝爾說道。“道格需要一個回放服務器,雙眼都能以120幀頻工作。”
JMR技術產品專員米格爾·A.·塞爾戴特與首席運營官米奇·居齊克均認為大眾對4K的興趣不斷拔升,因此公司計劃向用戶提供支持4K與高幀頻配置的系統。
對于特魯姆布的項目,放映商也應給予重視,因為影院現今配置無法播放120幀頻的影片。特魯姆布已與科視Christie達成合作,科視負責為影片提供4K放映機。
“幾乎所有(DLP影院)系列雙機放映系統均能放映我的素材,只需要改裝一下媒體模塊(數字放映機的一塊硬件),”特魯姆布說。目前,他是繞過媒體模塊通過服務器來播放腳本的。“(對影院)我們可運用科視的集成媒體模塊。(對短片的制作)我們直接運用Eyeon Generation視覺特效軟件播放我們的素材,這款軟件不受高幀率與分辨率限制,是我們目前唯一能找到的支持這類高幀頻工作的軟件。”
為創造他設想的娛樂體驗,特魯姆布認為影院需要擴展銀幕的大小提高增益。他近期正在測試Stewart Filmscreen的一款樣品,他形容這款產品是“有著極高增益的半球形銀幕,能將來自放映機的所有光反射給觀眾。所以它將亮度提高到了三倍,卻不必增加放映機(燈泡)。”
特魯姆布正在向好萊塢展示120幀頻這種與眾不同的配置和潛在機會。他還在洛杉磯尋找能搭建這種系統的場地,以便適當放映《UFOTOG》。”
那么值得關注的是,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系列能否成為第一個部使用道格拉斯·特魯姆布高幀頻4K 3D系統制作與放映的作品呢?
特魯姆布透露他曾與《阿凡達》制片人喬恩·蘭道談及觀看短片《UFOTOG》,這其實也是特魯姆布這項外號為MAGI的專利流程的展示,它適用于在巨幕上運用常規的數字放映機捕捉與呈現120幀頻的4K 3D畫面。

“我知道卡梅隆欣賞Showscan(特魯姆布早期發明的大格式高幀頻放映系統),而且他是高幀頻(HFR)的大力倡導者,”特魯姆布表示。“《阿凡達》用HFR再適合不過,定能大獲成功。”
他補充:“我不知道卡梅隆(對《阿凡達》系列運用MAGI)是否感興趣。他正閉關寫作《阿凡達》劇本。我在與喬恩·蘭道探討,我們計劃讓他觀摩(《UFOTOG》)。”
特魯姆布近期在IBC大展的主題演講中表示,他已經與更多有興趣的導演探討過此問題,這些導演將會是這項技術的推動力。“如果像卡梅隆、JJ·艾布拉姆斯、彼得·杰克遜這樣的導演都愿意嘗試,那么我想我們會得到更多關注。”
MAGI是一項涉及以4K 3D攝影,并以60幀/秒交替快門速度拍攝的技術。這一陣容意味著通過標準的3D影院放映機播放時,畫面傳遞將與系統交替的左右眼節奏同步。
“它呈現極度流暢優美的動作和驚人的清晰度,不會頻閃、沒有重影閃爍,觀賞體驗遠超于傳統電影品質。”特魯姆布這樣贊賞道。
他同時還逗趣地說如果MAGI被接受,“邁克爾·貝將會制作出更糟糕的《變形金剛》電影,因為不會再有任何動態模糊了(邁克爾·貝慣用動態模糊技巧)。”
在IBC演講里,特魯姆布表示他已開始感受到來自工作室與放映商的興趣與關注。他承認之所以獨自創作MAGI是因為此前“從未察覺來自工作室對改變介質的支持,因為他們唯恐雞飛蛋打兩頭空……為了培育市場,我個人不認為我們應該限制制片人的自由發揮。”
但他顯然看到事態有了轉機。提及數字電影公司科視與杜比同樣在致力改善電影技術,并與利益相關者洽談,特魯姆布認為由于(今年票房)成績下滑,工作室一直渴望接納新型高端放映,買賣交易會更加活躍。
他也相信如果MAGI成為“終極誘惑,電影實際上能在影院放映更長的時段,我樂意看到這種事發生。在放映《2001:太空漫游》的日子里,電影足足放映了1、2年。”

在IBC上,《UFOTOG》片段以120幀/秒2K分辨率做了放映,放映運用了科視激光放映機與杜比3D放映系統(這并非MAGI的完整計劃)。“憑借特魯姆布的雄心壯志和不凡手法,他將帶領觀眾體驗全新的沉浸式電影,超越如今的任何電影院。”科視Christie技術和可視化解決方案高級總監拉里·保羅說:“事實上,這也是科視Christie Mirage 4K 35 DLP數字電影機第一次使用真正120Hz放映電影。”展示同時還運用了杜比全景聲,可說卯足了實力。
HFR現今最主流發行的電影是杰克遜的48幀/秒的《霍比特人》三部曲,但并非所有人都認可這種新型視覺感受,批評者認為這種呈現效果沒什么吸引力。“《霍比特人》成為‘詭異的峽谷’的犧牲品,”特魯姆布說。“但當你顯著提升幀頻速率到120幀/秒,你就跨越了這道峽谷到達新的領域。”(MAGI同時可在同部電影中容納可變的幀速率。)
特魯姆布視MAGI為一個尼基市場,“一個常規的電影如愛情故事)是一件美好的事。我們不應該搞砸它......我們談論的是一種不同的藝術形式。”相信MAGI如若運用在更廣泛的題材內,效果會是前所未有的。
令人好奇的是,虛擬現實(VR)新興技術是否可能取代特魯姆布的身臨其境的娛樂目標呢,他認為:“VR試圖滿足互動式身臨其境體驗的欲望,這以用戶角度而言體驗受到更多的控制。它是一個人某一時段在一種大致與電影相同的虛擬世界里的一次體驗。你能做一部電影叫《阿凡達》,也可以做一個虛擬世界叫“潘多拉”。這種體驗是不同的,但他們可共享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