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28日,中科大洋盛裝亮相BIRTV2015展會,為廣大用戶帶來了以“融合全媒體 構建新生態”為主題的系列精彩展示,受到了參觀者的廣泛關注。
展會期間,本刊記者就后期制作方面的技術和業務采訪了中科大洋副總裁駱蕭蕭先生,駱總強調,大洋的后期制作產品同樣服務于“融合全媒體 構建新生態”的主題,為全媒體融合生產提供了更適合的生產工具。
面向高質量節目制作,推出50P的4K解決方案
4K是BIRTV2015展會展示的重點,那么在4K制作領域,大洋實現了哪些新突破,有哪些新看點呢?駱總答道,大洋此次展出的4K解決方案已經實現了真正的50P,這也是大洋第一次推出50P的4K解決方案。“這是一次質的飛躍,因為人眼的臨界閃爍頻率是48Hz,如果低于這個頻率,那么我們觀看運動畫面時會出現抖動,所以說 4K電視要走向實用,50P是真正的起點,之前我們推出的25P只是一個過渡方案,主要是為了兼容電影標準。”
相對于25P,50P的數據量增加了一倍,這對處理的實時性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例如以前是40ms處理一個畫面,現在則需要20ms,盡管實現起來存在很大的難度,但駱總認為這一步勢在必行,令人欣慰的是,大洋50P的4K解決方案已經能夠做到三層實時編輯,同時還能添加字幕,提供從采集、轉碼、剪輯、監看到輸出全流程的4K原生后期制作,目前在大洋高端的后期產品中,4K已是標配。
在4K應用上,大洋已有一些行業用戶,例如故宮博物院利用大洋最先進的4K編輯系統,將故宮彌足珍貴的藏品、精美的宮殿建筑以超高清視頻方式生動地展現出來,讓古老的紫禁城煥發新生,在虛擬的時空中建立起一座和紫禁城同樣輝煌的“數字故宮”;另外,一些省級電視臺也開始應用大洋4K設備嘗試拍攝制作4K精品節目;在50P上,央視與大洋達成共識,并開始對相關4K編輯設備進行評估和測試。
面對全媒體,推出BS網頁編輯解決方案
在全媒體時代,公眾對新聞節目時效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媒體需要第一時間發布信息,需要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快捷方便的制作節目,針對用戶的這一需求,大洋推出了BS非編,也就是瀏覽器非編。“簡單說,就是你在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打開瀏覽器就能編輯,不需要預裝任何軟件,讓剪輯無處不在!”
BS編輯有哪些特點呢?駱總歸納:1、在瀏覽器中編輯節目;2、所有運算都在后臺進行,后臺既可以部署在臺內的私有云里,也可以放置在公有云之上;3、后臺處理引擎和高端的單機非編渲染能力相同,用戶感覺不到差異,不會給使用人員帶來不便;4、可以編輯各種常見的視頻格式,如H.264、AVC、SDCAM等,并且BS編輯不需要轉碼,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流程優化。
BS云非編為用戶帶來了全新的編輯體驗,編輯記者外出采訪時,打開筆記本,連到素材庫,找出剛剛收到的素材,貼字幕、加滑像、剪切合并,兩分鐘搞定,再也不用半夜跑到臺里趕做節目了。
面對云制作,提供私有云&公有云服務
在云制作時代,大洋針對私有云和公有云開發了云制作平臺,將原來輸出板卡的故事板畫面以無壓縮的形式上傳到客戶端,使用戶通過一臺普通PC機就可以進行編輯、特技、上字幕等操作,使用習慣和原來的單機操作一致。”駱總解釋,相對于傳統非編,這種方式能夠實現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充分利用設備、共享資源。
“比如在一個私有云里,原有10臺高性能設備,我可以保留2臺高性能設備,另外8臺變成20臺低性能的設備,用來完成草編等工作,合理調配、提高效率。”
那么公有云的好處在哪里呢?駱總舉了一個例子,比如電視臺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檔特別欄目,時間緊、任務急,而臺里設備資源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電視臺可以考慮租用公有云資源,按需服務,如大洋服務的河南電視臺,即能通過公網訪問臺內網的編輯站點,也就是在外網對臺內的資源素材進行編輯加工,實現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無縫對接。”
在后期制作領域,大洋還展示了D3-Color 2.0顏色校正、“水晶”包裝合成產品:D3-Color 2.0擁有業界領先的調色性能,擁有先進的二級調色工具,支持多種前期4K攝像機的S-LOG和V-LOG曲線,使人人都能成為調色師;“水晶”則是一款絕妙的三維包裝工具,為專業的節目包裝量身打造,搭載全新渲染底層,提供三維粒子系統,由爆炸、煙霧、水流等各種粒子組成,幫助用戶快速實現節目包裝。
本屆BIRTV展會上,我們再次領略了大洋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以新產品和新技術推動行業發展的風采,秉承自主開放的精神,我們相信大洋必將緊緊抓住媒體融合的重大歷史機遇,在互聯網時代實現跨越式發展!

圖:中科大洋駱蕭蕭副總裁接受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