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電視媒體遭遇了根本性的挑戰,越來越多的年輕用戶開始轉移到互聯網,廣告也不斷從電視流向互聯網。但是對于電視媒體來說,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也是機遇。新媒體發展帶來的廣闊平臺和信息傳播途徑的多元化,使得電視媒體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于是,怎樣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成為了傳統電視媒體亟待解決的問題。

用內容打一手好牌,深度挖掘資源
2015年,電視中的綜藝現象處于集中爆發和繁榮時期,相關話題層出不窮。就像電視劇版權曾被視頻網站爭奪熱搶一樣,綜藝節目在電視端的火熱也一度帶來了視頻網站對優質內容的爭搶,《中國好聲音》第三季與騰訊視頻的版權合作價格創下了2.5億元的高價,第四季繼續在騰訊視頻獨播,而當下熱播的一些明星真人秀的互聯網版權價格也都不低。視頻網站們以土豪般的作風用電視內容來充實自己的內容庫,隨著《奔跑吧,兄弟》、《真正男子漢》、《花兒與少年》、《爸爸去哪兒》等現象級電視綜藝大片的相繼出現,視頻網站在綜藝版權上的投入越燒越旺,直到現在,視頻網站上大多數有影響力的內容都來自電視內容。另一方面,視頻網站自制綜藝一直以來卻給人以粗制濫造、不成氣候的刻板印象。兩相映照,互聯網綜藝的非主流氣質似乎不言而喻。那句業內流傳已久的名言“內容為王”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在內容資源價值的深度挖掘上,傳統媒體也已經做到了極致推廣,《中國好聲音》、《中國夢之聲》等節目分別與搜狐視頻和愛奇藝聯合制作了“前傳”、“后傳”、“花絮”等類型的內容,作為電視播出內容的補充。《中國好聲音》第二季還推出了針對電腦和移動設備的《中國好聲音》電子雜志。《爸爸去哪兒》也有很多節目以外的拍攝內容,包括花絮、被剪切掉的片段、其他采訪等,以視頻稿件的方式在網絡上廣泛傳播。
獨播不是“獨角戲”
雖然這看上去像是一門互惠互利的生意,但傳統電視媒體與視頻網站其實一直都存在著某種“暗戰”。2014年4月,湖南衛視宣布其自有綜藝節目只獨播不分銷,芒果TV在一年多的時間內迅速成長。湖南廣電的邏輯是,寧可在短時間內犧牲數以億計的版權收入,也要培育自己的渠道和平臺。雖然并不是所有的廣電機構都有意識、勇氣和底氣去建立自己的網絡平臺進行獨播,但這一舉動對于視頻網站來說是有所觸動的。其實湖南衛視的裂變并不是一個個例,在湖南衛視宣布獨播后,另一個傳統電視圈中的“大咖”,央視在2014年的世界杯央視不向任何視頻網站開放直播權,只通過自家CNTV播出。與芒果TV的爆發式增長一樣,獨播后的央視網,在世界杯期間同樣也獲得了爆發式增長。其百度指數世界杯期間上漲了近8倍。傳統電視臺,都已經相繼開始覺醒,他們正在構建屬于自己的網絡電視臺,某種程度上未來他們與視頻網站之間還存在著競爭關系。
臺網互動新效應
傳統媒體在節目的表現上,還有一個優勢,臺網互動,而這個是互聯網新媒體無法實現的。臺網互動的代表作《漢字英雄》在電視端表現良好,甚至引發了一小波文化綜藝節目的高潮,但在愛奇藝平臺上的效果卻并不理想。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是這兩個渠道的收看人群迥異。電視媒體的單向傳播過程與新媒體互動傳播優勢相結合,發揮網絡人際傳播優勢,彌補傳統媒體傳播的缺陷。通過多元化媒介的多通道互動模式,滿足了現代受眾對電視節目的深度參與需求。
“中國電視進入跨屏互動場景時代”,前不久有專家這樣描述目前的電視業趨勢。7月1日,央視電視劇頻道CCTV-8啟動全天全頻道搖一搖互動,這是央視平臺首次全天全頻道大規模啟動微信搖一搖電視互動。在CCTV-8與微搖科技合作的“搖電視”中,屏幕右下角會不時出現搖一搖手勢圖標,觀眾完成搖一搖動作后,可以搖到微信電影票、商家優惠券、現金紅包,以及電視劇海報等。顯然,這種互動形式為CCTV-8開辟了新的掘金通道。
在央視春晚微信搖電視一炮打響后,微信開放電視注冊接口,接入電視頻道超過50家;而微搖科技已經與國內13家衛視,以及河南、山東、四川等省級地面頻道,啟動了微信搖電視的媒體融合。在激烈的搖電視入口爭奪戰中,爭奪者越多,戰況越是激烈,電視臺完成新媒體融合改造的速度就越快,成本也就越低。
專業多樣化
更多的年輕人選擇新媒體,是為了娛樂,新媒體在娛樂方面也確實不負眾望,熱火朝天。但是在教育、健康、時尚、體育、財經等節目,這些“垂直領域”的節目在電視臺的節目更具備專業性,然而對于互聯網這樣的平臺來說,小成本制作并不值得信服。
2015年7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獲悉,總局近日下發了關于“百人百部中國夢短紀錄片扶持計劃”的通知。該計劃是在2015年—2017年三年間,扶持100名紀錄片從業人員和愛好者創作100部反映普通中國人奮斗故事的紀錄片,并通過這一項目發現和培養紀錄片人才。無論是專業度還是國家政策,傳統廣電在這些方面都是互聯網新媒體目前無法達到的。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受眾將更多的通過網絡平臺、移動平臺收看喜歡的電視節目,隨時隨地收看電視并根據個人喜好定向接收成為必然。電視媒體會更加注重與新媒體的相互合作,構建起立體多元化的播出平臺和組織架構,利用其他媒體的角色和功能,為受眾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節目,讓受眾能夠在多種平臺上獲取相同的信息,各個媒體更好的形成互補,發揮跨媒體平臺的傳播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