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技術所孜孜追求的就是帶來終極的感官刺激,VR也好、立體聲也罷,都是希望幫助人們完全融入技術所構建的世界里,用真實感消解技術的存在。“沉浸”(immersive)就是這一趨勢的關鍵詞。
沉浸式音頻,是音頻自單聲道進入立體聲之后,一次真正的革命性跨越,它所帶來的真實感,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已經席卷影院、娛樂、廣播電視和專業應用領域。
攻陷院線
影院是沉浸式音頻發展最快的領域,放映技術的突飛猛進,已經讓銀幕前的觀眾體驗到上世紀觀影人群無法想象的視覺沖擊。而杜比、巴可等公司的沉浸式音頻技術也在為院線音效建立新標準,讓觀眾體驗到前所未有聽覺震撼。
杜比全景聲與2015年成績斐然,安裝數已達到1,400塊,支持這種格式的影片也達到350部之多,尤其不乏熱門大片。杜比新推出的CP850 Base版包含CP850中的高級均衡和他音頻功能,可組建7.1省道系統,或升級為杜比全景聲。

專家說|安恒利廣州分公司屈焜
杜比全景聲的出現,讓聲音從平面的環繞聲走到了具有空間感受的全方位立體聲,它以音床為基礎,在原本的聲道的基礎上,添加移動或靜止的聲音對象,在全新的創作空間上在聲道的基礎是聲音實現了精確的移動,具備了聲道和對象的兩種優點,捕捉了原創者在電影創作時的意圖和靈感。使得聲音最終在呈現給觀眾的時候,能夠讓觀眾在聽到電影背景聲的同時,感受到某一個移動對象精準的聲場移動,仿佛置身于電影場景之中,一只小鳥從銀幕左側飛出環繞頭頂一周,聲音的移動就像是魔術一樣讓你情不自禁的跟著聲音想要去發現,那只美麗的鳥兒去了哪里。截至2015年國內也有超過320個杜比全景聲廳,發展勢頭非常迅猛,而且未來2016年更會上映非常多的全景聲電影。
巴可新推的Auro-3D的升級版本AuroMax,與前者基于聲道的處理方式不同,AuroMax用基于對象的方式呈現沉浸式環繞聲,擺脫了聲道的概念,沒有揚聲器數量的限制。系統會將所存儲的聲音數據結合現場影音系統的配置情況進行及時運算,再把音頻流分派到相應的揚聲器中。
臨境音的體驗同樣不凡,DTS:X這種基于對象的多位空間音頻技術,與現有的環繞聲系統不一樣。該技術不受固定位置的揚聲器布局或具體聲道信號束縛,它通過空間重組實現精準回放,呈現實際配置的最佳效果。

如果影院還沒足夠成本配備全景聲這類設備,或者你發愁普通的視頻內容無法達到沉浸式的效果,那么,哈曼新推出的QLI-32量子邏輯沉浸式影院環繞聲效果處理器非常合宜。這款處理器不需改變影院現有系統,只需要加裝部分揚聲器,即可達到沉浸聲效果。該處理器通過BLU-link將任何單聲道、立體聲、5.1、7.1聲道節目素材轉變成多達32個通道的沉浸式環繞聲音效果,即便你手上只有一份手機下載的視頻也能做到。

科視Christie Vive Audio音頻解決方案包括環繞屏幕聲道揚聲器、低 音炮、D類功率放大器以及音視頻處理器,可與沉浸式環繞影院音頻格式兼容配置,并可滿足所有觀眾席的特殊需求。科視Christie線陣列帶式驅動揚聲器使音效范圍平滑均勻地覆蓋整個觀眾席,與傳統的壓縮驅動器音頻系統相比,能夠將最佳聆聽區域的范圍提高至四倍。

專家說|東方佳聯市場總監劉燊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后環繞聲的普及后,音頻在20年中的發展沒有突破性的科技變革。而IT技術的發展為音頻技術的突破帶來了新的可能,2010年后,各個商家逐漸退出比較成熟的三位聲效格式,后統稱為沉浸式音頻。
關于沉浸式音頻,各個商家的格式互不兼容,各自都希望自己成為市場上的老大,制定規則,現在環境可以說是各自一邊爭奪市場份額,一邊各個廠家又在SMPTE協會中爭取在制定統一打包格式的角逐中獲得對自己的有利地位。市場最終希望也最終只會接受一個統一互通標準但又保持各自特色的沉浸音標準,這個時刻將會是沉浸音格式成熟落地的標志。
由于沉浸式格式是基于計算機實時對音頻數據運算做渲染工作,再根據計算結果按照一定算法分配到獨立通道的音箱中去,因此這種技術可以通過任意3只或者更多只音箱構建虛擬的三位音效定位,效果是環繞聲這種基于2D平面聲像移動技術無法比擬的。同時給院線帶來的是影廳硬件的投入,特別是音箱功放的投入的明顯增加。另外大量的音箱會同樣對影廳建筑裝潢,建聲設計提出更多硬性的要求,這也是在音頻設備外一筆可觀的開銷。
因此我們看到各個廠家的沉浸音在推廣其自身格式效果的同時,也在著手退出更加經濟的系統配置方案。可以看得到的是在保證沉浸音效果的前提下,誰能做到讓投資人投入或系統升級的成本越低,誰將贏得更多市場份額,例如使用銀幕上方環繞來替代天花環繞,將獨立音箱布置變為分區編組配置,這些方式都可以減少音箱和功放的配置量,降低安裝成本,降低對裝飾裝潢變更的幾率,這些都是保證音質效果下降低成本的靈活變通方式。
未來我們將看到一個影城不是一到兩個沉浸音放映廳帶8-10個5.1/7.1廳,而都將會全部是沉浸音放映廳,環繞聲將逐步被沉浸音取代。特別是沉浸音產品在電子游戲,家庭民用設備上的普及,將最終引領整個世界進入沉浸音世紀。
廣電也來搶觀眾
面對新媒體形式的挑戰,千禧一代已經成為傳統電視的主要威脅。廣播公司要如何留住自己未來的觀眾?在消費者使用的所有目標設備上提供更加逼真和引人入勝的聽覺體驗,同時允許他們根據自身喜好隨意調整解說對白與背景聲比例,不失為一個解決辦法 。
市場調研公司ABI Research表示,到2020年約70%的UHD電視機將支持如高動態范圍(HDR)、更廣色域、高幀頻和沉浸式音頻等的新技術。
許多制造商很早就進入了沉浸式音頻領域,但現在隨著ATSC 3.0力圖把沉浸式引入廣播領域,AES提出了一個旨在確保沉浸式音頻傳輸系統采用相同的空間音頻信息交換文件格式的標準。值得注意的是此標準把雙耳聽音提升為沉浸式聽音的關鍵,這意味著此標準全都與頭部及其存在的空間(真實或仿真)有關。
DTS的Headphone:X演示讓耳機音頻聽上去與來自音箱的幾乎相同,達到要讓試聽者把耳機取下以確信的程度。當然,DTS人員有大量時間預先準備,在我們到達前調整設置,但盡管如此結果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如果其它廠商的沉浸式系統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并且AES69-2015被用于系統間的交換,那么沉浸式音頻世界將變成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聆聽之地。
在2014年底,芬蘭國家公共廣播公司就試驗沉浸式流媒體直播了。它使用ATEME及其合作伙伴Finwe和Kolor開發的 360°視頻廣播解決方案LiveSphere,在各種裝置上為其電視觀眾提供了芬蘭獨立日總統招待會的沉浸式全景體驗。此LiveSphere首次演示為該全新技術的未來實施打好基礎。
Fraunhofer研究院正在研發的最新電視音頻系統利用MPEG-H基于聲音對象的編碼模塊提供交互式服務,讓觀眾可以根據自身喜好調整電視聲音的混音比例、提高晦澀對白的音量或創建一個“主隊”效果的體育節目解說音預設。該系統可通過在傳統的揚聲器布局基礎上添加的前后上層揚聲器聲道或者最新的高階高保真環繞立體聲聲場還原技術還放沉浸式音效,改善現今的環繞聲效果,營造與最新的影院音響系統不相上下的真實的沉浸式聽覺體驗。
下一代電視標準需要一個下一代音頻系統,現在三個競爭的系統正爭取成為ATSC 3.0的音頻組成部分。它們分別來自杜比實驗室、DTS以及特藝、夫瑯和費和高通三巨頭聯盟。
盡管這三種系統各有特色,但全都采用基于對象的音頻的新聲音技術,使下一代電視音頻提供個性化聲音及根據觀眾獨特需求、環境或裝置定制音頻節目的能力;此外,ATSC 3.0音頻增強環繞聲,為家庭影院和耳機聽眾帶來更多的環繞體驗,即沉浸式音頻。
專業應用前景可期
目前,影院仍是沉浸式音頻的主戰場。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演講、教學、仿真、演出、主題樂園等非影院的內容和應用場合,沉浸式音頻也有機會來顛覆觀眾體驗。東方佳聯市場總監劉燊表示:“除了商業影院,沉浸音在其他形式的娛樂和教育和科研等領域內的應用其實有更加廣闊的前景,例如VR技術的迅猛發展態勢必然會將沉浸音這種三維音頻定位技術快速吸收結合。我們在各種大型知名主題公園設施中看到的演出游戲互動設施和節目早已經是沉浸音技術的天下。因為在這樣的應用中,不受標準場地的限制,可以說是一個項目一種創作,一種效果,各有特色,正是充分發揮沉浸音技術優勢的最佳方式。沉浸音技術將我們對影視創作的感知真正的從銀幕中拉出到三維世界,與其他偉大科技進步一樣,沉浸音最終將成為未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