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6年1月6日,Netflix已經在190個國家上線,離覆蓋全球只剩4國之遙。電視人也不禁擔心,Netflix的擴張是否為傳統電視公司敲響了喪鐘。
早在30多年前,TheBuggles樂隊的單曲《VideoKilledtheRadioStar》風靡一時,但許多人跟我一樣,仍舊是廣播的忠實聽 眾。另外,我每天還通過網絡發現新的電臺。上世紀80年代,當英國搖滾樂隊DireStraits在歌曲開頭用“IwantmyMTV”來諷刺MTV時, 老牌媒體供應商都擔心被淘汰出局,但事實上只有很少一部分頻道永久消失。
有趣的是,老牌媒體供應商似乎總能適應新環境,即便適應的過程漫長、痛苦又充滿抱怨。最終,他們總能度過難關,因為觀眾并不關心節目在哪個平臺播出,也不會被華而不實的宣傳片花蒙騙,觀眾關注的永遠是內容。內容是傳統媒體公司可以依靠的最強大的力量。
我也有一個Netflix賬戶,但我只觀看自己感興趣的節目,Netflix推出的新劇我卻不怎么喜歡。因此,就內容而言,Netflix對我的吸引力蕩然無存。盡管如此,我仍保留著這個賬號。雖然取消訂閱對我來說再容易不過,但每個月我都按部就班地付月費。
我做這個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起初,Netflix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內容,現在卻在于它的便攜性——我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通過任何設備觀看電影和電視劇。Netflix一直陪伴在我、我女兒以及我的顧客左右。作為一名消費者,我樂于追隨一個擁有海量且豐富節目庫的全球媒體供應商。
至關重要的一點是,當今的消費者對于觀看內容迫不及待。這就逼迫技術人員不得不采取措施。因為“迫不及待”包含著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內容質量必須無可挑剔,無論消費者在哪,無論消費者用什么設備觀看。
從這一點來看,Netflix當初要在1月之前進軍130個國家的決定大膽而又充滿冒險,因為這需要它具備從美國本部解決泰國本土網絡連接質量的本領。
同時,作為專業媒體人士,我正密切觀察其形勢。不是因為我認為Netflix將是最終的市場領跑者,而是因為流媒體服務將繼續對制作市場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打個比方,我的公司剛剛制作完成一部動畫片,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盡可能多的觀眾收看,因此,一個可以提供在190個國家觀看機會的一站式商店就極具吸引力。
畢竟,我們的主要收入來自品牌內容的銷售,并且這些產品需要具備可視性。內容制作很少由利他行為驅動,多多少少都是為了賺錢。
結果是,越來越多的作品流向Netflix,不是沖著其高昂的授權費就是沖著在全球播放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媒體供應商就會竭盡全力網羅充足且有吸引力的原創內容以取悅觀眾。
而且,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最重要的還是內容。傳統媒體供應商不得不重塑思維方式,因為隨著Netflix全球步伐的推進,其必然要在國際市場上挑選優質作品,因此,傳統媒體供應商必須立足本土,必須在更多本地獨立制作的作品上投入更多資金。
隨著傳統媒體供應商加大對本地內容投入,制作人的眼光也應更開闊。回報可能不會立竿見影,但卻有助于維持各國媒體市場。這對每個人都是好事,包括Netflix和所有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