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樂視電視銷量持續大跌、新樂視管理團隊再次迎來分裂,互聯網電視品牌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而熱鬧了幾年的彩電行業競爭格局和品牌格局也將面臨新的變化。
其實,除了樂視之外,今年以來包括暴風、微鯨、風行、看尚、愛芒果等一批互聯網電視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前景更不容樂觀。可以說,自從進入2017年,互聯網電視品牌就出現了集體下滑的態勢,因此有業內人士將2017年稱為“互聯網電視的出局年”。
互聯網電視品牌玩殘自己
自從2012年樂視首次發起“919樂迷節”以來,此后的每年9月樂視都是彩電大促的主角,然而今年樂視幾乎沒有發出聲音。根據奧維云網的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第39周(9月18日至9月24日)的情況,樂視銷量已經不在前十,前十的榜單上只有兩個互聯網品牌電視。
而另一互聯網電視品牌暴風,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16.64%,且年初設定的200萬臺銷售計劃只完成35萬臺,已經確定不可能完成年度目標。今年3月,微鯨科技被業內人士曝出虧損十多億,雖然微鯨并非上市公司相關數據只能內部知悉,但是在整個互聯網電視品牌的出局年,其發展前景并不樂觀。
此外,包括風行、看尚、愛芒果等一大批的行業老將新軍,在互聯網電視品牌整體下跌的背景下,也未能幸免。相關企業的市場動作和推廣促銷,勢頭低迷、風光不再。可以說,屬于互聯網電視品牌的好日子徹底結束了,必須要重新找到新的坐標。
不是被干死就是自己作死
當前互聯網電視整體正遭遇退潮期,這不得不讓外界猜測,曾經敢與傳統彩電巨頭一較高下的互聯網電視品牌能否繼續戰斗下去?到底是什么讓互聯網電視品牌跌下神壇?互聯網電視品牌曾經引以為榮的商業模式,能否繼續展翅?
物必先腐之,而后蟲生之。互聯網電視品牌陣營,在樂視暴跌之后陡然生變,其根本原因還在自身競爭力始終沒有鍛煉起來,忙于以低價模式與傳統彩電業搶市場,忽略了煉“內功”,一旦市場發生風吹草動,立馬就會現出原形。
首先,“硬件免費或低價”模式青黃不接致雙虧。樂視是互聯網電視的開創者,同時也開創了“硬件免費”新打法,隨后小米、微鯨、暴風等互聯網電視紛紛跟進。但是,樂視的促銷是以會員補貼+硬件捆綁的方式,就其結果看,硬件和會員兩項業務都是虧損的,這就是“雙虧”。
這種模式宣告失敗是從2016年底開始的,上游原材料和面板紛紛漲價,互聯網電視也承受不住壓力開始漲價。樂視、暴風、微鯨等品牌的漲價幅度都在5-10%左右。消費者選擇互聯網電視就是看中其低價,一旦其低價優勢沒有了,那么產品沒有差異化特色的互聯網電視對消費者來說哪還有吸引力呢?
其次,融資燒錢難以支撐品牌長遠發展。互聯網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靠融資發展,互聯網電視出現之時就伴隨著融資“燒錢”。因為不是自己辛苦掙的錢,所以花錢也比較大手大腳。例如,微鯨曾因為巨額廣告投入,包括聘請明星代言人,2016年賣一臺電視平均虧損800元。融資“燒錢”畢竟不是企業長遠發展之計,一旦風投機構發現其虧損或者業務遲遲沒有起色后,就會停止投錢。這種不健康的發展模式注定互聯網電視品牌難以走的更遠。
第三,供應鏈短且脆弱抵擋不住外部沖擊。眾所周知,很多互聯網電視品牌沒有自己的研發、生產、質檢、售后服務等供應鏈上的關鍵環節,都是靠代工生產,電商平臺銷售。代工生產的電視產品沒有差異化賣點,而且沒有嚴格的質量把關,一旦出現質量問題也沒有官方售后維修服務。
在低價的時候,消費者對產品功能、外觀甚至是售后維修都不會太在乎,然而長久下來,一旦消費者算明白了賬,就會拋棄這種產品。但是互聯網電視品牌都忙著圈錢然后以低價與傳統彩電品牌搶市場,無暇去考慮提升供應鏈競爭力的問題。甚至在搶占到一定市場份額以后,也沒有想著鍛煉“內力”,這種花架子的企業模式怎么能抵擋住外部的風吹草動呢?
當前,智能電視已經成為全行業的趨勢,傳統家電企業也在主推智能電視,其智能功能甚至不比互聯網電視品牌的弱。互聯網品牌過去今年在市場上攪動風云,讓整個電視產業都加速革命了。接下來,傳統彩電品牌和互聯網電視品牌兩個陣營已經并到一條賽道上去了,那么比拼的就是各大玩家的技術創新和運營能力。
如果互聯網電視品牌再不收起“玩心”,認真做產品、經營用戶,那么等待它們的只能是退出競爭賽道。不是被同行干死,而是自己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