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滕華濤執導、鹿晗、舒淇、高以翔等演員主演的科幻戰爭電影《上海堡壘》于8月9日上映。作為接棒《流浪地球》之后的又一科幻力作,截止到發稿,上映首日票房超過7000萬,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票房成績,上映當天,主演鹿晗、王宮良、孫嘉靈來到深圳宣傳,接受了媒體采訪。

歷時6年,打造上海末世景象
《上海堡壘》改編自江南同名小說,從之前發布的制作特輯得知,導演滕華濤從拿到改編權到電影拍攝完成,共花了6年的時間,對于一部電影來說,這是非常漫長又艱難的過程。
江南用空前的想象力和出色的文筆,構建出了外星文明入侵地球的景象,同時也兼顧了筆下人物的感情線,主角江洋對林瀾的暗戀催人淚下、蕩氣回腸。

但這樣的設計,對于電影改編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一方面是人類與外星文明的激烈交火,不但是國產電影的首次嘗試,放眼好萊塢,這樣的宏大設想也并不多見,滕華濤沒有多少借鑒和學習的素材,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另一方面,在科幻戰爭的外殼下,想充分傳達江洋和林瀾的感情線也并不容易。
劇本經過了非常精細的打磨,導演滕華濤精準呈現了原著兩方面的精髓,用超過1600個特效鏡頭,展現出了上海陸沉的震撼末世景象,在電影中,人類和外星“母艦”上如雨點般侵襲而來的“捕食者”激烈交火、奮力搏殺,多場大戰看的人脊背發涼。

在感情線上,江洋和林瀾的暗戀感情線非常到位,真切感人、層層遞進,看到最后,影廳里的觀眾不時傳出啜泣聲,引起了很強的共鳴。
大場面到小細節,都對得起票價
《上海堡壘》的觀影過程,對觀眾來說無異于一次“冒險”,電影用一場場激烈的交戰場面讓觀眾的腎上腺素不斷攀到新的高度。難得的是,每一場大戰都做出差異化,帶給觀眾新的觀感,不至于審美疲勞。

具體好在哪呢?數場大戰是層層遞進的,比如母艦來襲的第一場交火,鹿晗飾演的江洋領銜的灰鷹小隊,操控無人機與捕食者在空中發起對抗,而“漏網”落到地面的捕食者則和戰士們發起激烈交火,這一部分,展現了自行火炮、無人機的作戰邏輯,也讓觀眾看到外星文明的兇殘;
接著到后面,捕獵者夜襲總部,如鬼魅般發起屠戮,營造出了緊張、驚險的氣氛,看的人手心是汗;最后的高潮部分終極武器對戰母艦,將氛圍推向最高潮。

電影同時在細節上花了很多功夫,每一處場景都是實打實的搭建,大到自行火炮的設計,小到控制室的控制桿、鹿晗頭上戴的頭盔,都把細節設計的很到位,讓電影很有質感。為了拉近和觀眾的距離,導演將部分鏡頭對準了末世戰爭下的眾生相,在捕食者的入侵下,柔弱的小女孩被鹿晗撲救,更多的市民慌亂的狂奔,這些細節,讓整部電影始終持續在緊張、高壓的氣氛下,能讓觀眾投入到電影中,不忍錯過哪怕一個鏡頭。
鹿晗高燒39度,坦言文戲更難演
在電影里身手靈活、英勇無畏的鹿晗,在媒體采訪過程中判若兩人,整個人狀態不是很好,原來他生病發燒39度,但為了電影,還是帶病堅持路演,除了給他的敬業精神點贊,也能感覺到他是真的喜歡這部電影,也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以及身為灰鷹小隊一員保衛地球而自豪。

因為發燒,鹿晗“素顏”面對媒體,不過從照片中來看,他的顏值依舊很能打,比較有趣的是,他穿著一套短袖套裝,上衣看起來很像一件睡衣。
在電影中,鹿晗有不少高難度的動作戲,在槍林彈雨中翻滾、射擊,在空戰戲份中需要有無實物表演,但都完成的很出色。問及拍《上海堡壘》的最大挑戰,鹿晗的回答讓人多少有些意外,鹿晗說“最難的是最后高喊‘向我開炮’的那一場,看到隊友一個接一個的犧牲,到最后情感的遞進以及爆發是比較難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和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線中,鹿晗有一場落淚戲,被導演喻為“神仙落淚”,鹿晗現場透露,那場戲的情緒投入不太好把握,他先是和導演聊了一下,去思考該如何把握,然后反復拍了三四次,才把這場困難的情感戲完成。
《上海堡壘》有完整、扎實的世界觀設定,有難得一見的大場面,也有細膩、動人的感情線,作為一部國產電影范疇里不多見的科幻戰爭大片,值得買票觀看。當然,電影也需要觀眾的支持和鼓勵,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優秀科幻作品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