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賽事日益受到大家的關注,特別是在我國相繼成功承辦了多次單項或綜合的國際體育大賽之后,尤其是明年奧運賽事的轉播。人們對于各項體育比賽的熱情也日益高漲,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夠親臨現場來體會體育運動的力與美,然而由于多種原因的限制,能夠到現場觀看比賽的觀眾畢竟只是少部分,絕大多數人是通過電視來觀看比賽的。電視機前的觀眾已不再滿足于只能聽到現場觀眾的歡呼聲和解說員的評論,更希望聽到場上運動員進行比賽的運動效果聲,這樣才能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與參與感。如何正確完美的拾取體育比賽中的同期聲給觀眾創造舒適的視聽效果給我們電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津市分別在1995年和1999年舉辦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和世界體操錦標賽,我臺對其進行了全程轉播,也給我臺技術人員提供了學習和實踐的機會,不僅鍛煉了隊伍還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由此,我臺在這兩項賽事上的轉播水平也排在了全國的前列。2005年10月我臺受江蘇省和中央電視臺邀請,接受了在南京舉辦的第十屆全國運動會體操比賽的轉播工作。同年11月,接受了在澳門舉辦的第六屆東亞運動會體操比賽轉播工作。本人有幸參與了這兩次工作,其中主要負責聲音的提取合成,主調了全部賽事,因而就體操比賽話筒分布設計方案及調整中的調音技巧,合成方法,有了一些個人的心得體會,現就這兩方面做以介紹,借以提高體育賽事電視轉播水平與電視欣賞程度。
首先,電視轉播音頻信號主要有三部分組成:比賽項目特征聲音,現場觀眾聲以及評論聲。電視轉播聲音公共信號是指上述三部分的混合,而聲音公共信號的國際聲是指比賽項目特征聲和觀眾聲的混合。具體在體操比賽中其聲音特點是以運動員身體各部分接觸地面和器械而發聲為主,觀眾加油、拍手、叫好、不滿的噓聲等自然聲響都能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為電視觀眾一一呈現出來。
其次,體操比賽本身的特點是單項比較多,器械分布在場地內的不同地點,比賽項目大部分都是同時進行,所以我們對所有的單項比賽都擺放了各自的話筒,話筒分布如圖1。1#—12#為電容式有線話筒用立桿話筒架放在地面上,13#—16#為無線領夾式話筒,17#—19#為頭戴式話筒。其中1#話筒擺在地面,指向女子高低杠,男子單杠賽場的地面。主要拾取運動員開始比賽前的拍手聲和落地的效果聲;13#話筒,準備把話筒固定在器械上(提前征得組委會同意)。主要拾取運動員上杠和在杠上運動時身體與器械接觸的聲音,還有器械本身發出的聲音;2#、14#話筒拾取雙杠項目的比賽效果聲;7#—10#話筒拾取自由操項目的比賽效果聲;3#—6#話筒拾取男女跳馬項目的比賽效果聲;11#為立桿話筒,15#為領夾話筒(固定在器械上)用于拾取女子平衡木項目和男子鞍馬項目的比賽效果聲;12#為立桿話筒,16#為領夾話筒(固定在器械上)拾取男子吊環項目的比賽效果聲。為防止發生意外而影響下場比賽的轉播工作所有的話筒每天比賽結束后都被取下。無線領夾話筒13#—16#由于每天比賽內容不同,器械也會有所不同,要根據當天的比賽項目,分別固定在相應的器械上。關于比賽現場的話筒分布,整體的設計思想是用有線話筒(立桿)1#—12#拾取運動員與地面接觸的聲音,運動員上器械前手抹防滑粉后拍手的效果聲。13#—16#無線領夾話筒主要拾取運動員與器械接觸而發出的聲音。
 |
當然除卻正確恰當的擺放話筒,可靠實用的錄音系統更是出色完成賽事轉播的有力支持。在這次體操比賽中場內調音臺分為聲藝32路8編組壓控的模擬調音臺。備份調音臺為索尼8路模擬調音臺,主要用于對場內調音臺備份。接入一個有線電容話筒,把它的輸出接到場內全景攝像機的音頻輸入,再把攝像機的音頻輸出,接到轉播車上的調音臺,這樣當場內調音臺出現問題后,可把解說話筒轉接到備份調音臺上,就可是實現備份的目的,使播出不至于沒有聲音。當然如果條件允許,最理想的情況是兩個調音臺分別接單獨的電源,本次比賽由于場內沒有單獨的電源,所以我們為備份調音臺從電視轉播車上提取電源上,這樣當場內電源發生故障時,也可繼續轉播比賽。
其中,監視器1、2分別給場內調音師和解說員看;17#—19#為DPA頭戴式話筒,用于拾取解說員的評論聲,主要是為了讓解說員的聲音不受場內其他聲音的干擾。此外,硬件達標軟件也須跟上,即技術人員本身的專業素質與調音技巧。本次轉播工作,音響科派出3人參與轉播工作,負責全程與聲音相關的工作。在比賽轉播中,本人負責場內調音臺的調音,一人負責轉播車內調音臺的調音,另一人在場內,負責場內話筒和其他臨時任務。
關于體操比賽的調音技巧具體地說通過場內調音臺把聲音分為兩組輸出給轉播車上調音臺,所有的國際聲在一軌,解說在另一軌。體操比賽的電視轉播,首當其沖的難題就是若干項目是同時進行的,現場觀眾的熱烈反映可能會讓大批電視觀眾非常困惑,這是因為現場觀眾看到了電視觀眾所收看不到的比賽場景。同時由于電視畫面往往轉播的都是當時場內比較激烈的項目,為了讓電視觀眾能夠更舒適的享受體育賽事,這就要求錄音師在戴耳機監聽的同時,也要關注電視畫面正在轉播的項目,由于本次沒有單獨擺放觀眾話筒,是利用場內的立桿話筒來拾取不同看臺上的觀眾聲音。因此就要把與畫面中相關項目的聲音送出去,這時其他項目的聲音就要拉小或關閉。比如,正在轉播女子高低杠比賽,這時就要把高低杠項目的話筒聲音調整好送出去,而不能把其他項目的聲音送到畫面中去,不然會影響觀眾的欣賞效果。這種比賽的調音方式,對于錄音師而言是比較辛苦的,要求錄音師精力要高度集中。同時,建議場內調音臺最好使用帶有VCA控制組件的調音臺。在這次轉播中,筆者就親身體會了其中的方便之處:可以把拾取不同項目效果的話筒分別編在不同的VCA控制鍵上。這樣當畫面切換其他項目時,操作起來會簡單的多。
轉播車上的錄音師負責合成工作:需要注意現場動效聲及國際聲與現場解說員聲音大小的比例關系,國際聲要大小合適,太大了會使觀眾有疲勞感,太小又沒有意義了。還有一點就是要與畫面相結合,當畫面回放慢動作時,現場的音效要相對拉小。這樣由倆位錄音師分別調整,場內是錄音,車內是混音,只有二人完美無缺的結合才能有完美無缺的效果。
另外,非常清晰的對講系統也相當重要。因為場內聲音較大,三個人都必須堅守自己的崗位,有情況只能通過對講機溝通。
以上是本人通過這兩次重要體操賽事的轉播工作總結出的一些心得體會,僅供大家參考并討論。體育比賽的現場轉播就是為了讓廣大電視觀眾除了能從視覺上看到運動員在賽場上的精彩表現,也能從聽覺上感受到如同置身于現場的實況效果。誠然隨著電視事業的不斷發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體育比賽的轉播效果也會愈發出色,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大膽嘗試,從特種話筒的選擇、擺放與分配的方式到調音臺的選擇、系統的配置等方面都要進行縝密的考慮與實施。在借鑒其他國際體育盛會的轉播技術手法中成熟成功之處外,摸索出更適合,更優秀的轉播方式,為電視觀眾創造更舒適的享受視聽盛筵的環境將使電視人不斷努力探索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