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身處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我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熱烈的紀念氣氛。
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們已行動起來了。先是配合PANASONIC展開了DVCPRO 10年的回顧活動,今年又配合Sony,進行了索尼專業業務進入中國30年的慶祝活動,可以看到,這兩大巨頭乘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收獲了豐碩的果實,從他們在中國的經營活動,也可以一窺廣電行業的發展,從側面印證我國廣電從模擬到數字到高清以及融入世界的發展之路。
明年,中科大洋將迎來其20年大慶,作為業績彪炳的民族品牌,大洋的發展更是中國廣電民族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走出國門與巨頭直接競爭的縮影。
可以說,沒有改革開放,國際廣電設備廠商不可能在中國笑傲江湖,廣電民族工業就無法做大做強,要走出去更是癡人說夢。像索尼收購索貝這個曾轟動業界的案例,索貝就是拜改革開放之福,在數字化和網絡化方面異軍突起,贏得對手的尊重,否則就算政策允許,索尼也未必看得上你。
另外,不能不提及伴隨改革開放而應運而生的廣電行業兩個重要的國際展覽會BIRTV和CCBN,前者已成為中國最具權威的廣播電影電視專業設備綜合展覽會,而CCBN已成為全球排名首位的數字電視和寬帶網絡展覽會。這兩個展會是業界技術發展的風向標,而且辦展風格、方式也在逐步向國際看齊接軌。
而從我們的雜志本身來說,也從《廣播電視與制作》更名為《傳播與制作》,可別小瞧這兩字之差,其實也反映出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我們力圖全方位覆蓋行業的雄心。這些年,數字電視、網絡電視、交互電視、VOD、單播、多播、同播、流媒體、新媒體、手機電視、TV 2.0等等新名詞層出不窮,遠遠超出了原來廣電的范疇。
下面,我概括一下改革開放30年來廣播電視發展幾個里程碑。廣播電視真正成為一個產業,源頭就得追溯到改革開放。廣播影視既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宣傳者,又是改革開放的實踐者。30年來,以政策突破、技術突破、整體轉型為特征的三次重大突破,給中國廣播電視業的發展帶來生機與活力。1983年年第11次全國廣電工作會議提出要以新聞改革為突破口,帶動整個廣播電視宣傳改革,并提出實行中央、省、有條件的地(市)和縣“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這是中國廣播電視第一次突破的主要標志。1992年到2000年,以有線電視崛起和衛星電視出現為標志,我國廣電事業實現了第二次重大突破,形成第二個高速增長期。2001年以來,以廣播電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與廣電數字化發展為主要標志,我國廣電業開始了第三次重大突破。在這一過程中,傳統廣電媒體在模擬轉數字中改造升級,與視聽新媒體業務的發展并行推進;發展事業與發展產業、提供公共服務和提供市場服務成為基本目標和雙重任務;逐步構建起以公共服務、市場運營、政府監管、中介社會服務等體系為基本框架的廣播電視新體制;廣播影視走出去、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成為重要目標。這一階段,現在還方興未艾,其中尤以CMMB為代表,CMMB是我們廣電的新標準、新產業和新課題,也最好地體現了30年來改革開放之魂就是解放思想,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