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從臺灣去香港;熱愛藝術,加州大學長提分校美術系畢業;功夫高手,空手道冠軍,還精通跆拳道、摔跤;好萊塢特效工作室工作四年,參與過《異形3》的特效制作;演員,演了三十多部電影和三十余部電視劇;與吳彥祖組成樂隊,開拓演唱事業;樂于設計、制作雕塑以及自創12寸人形塑像;在國內創辦希娜魔夫(Cinemorph)特效化妝公司,同時還在798開個人畫展,畫的價錢賣得還不錯??他就是全才特效化妝師——連凱。
逼真的嬰兒、血腥的殘肢、恐怖的尸體??很多電影或驚心動魄或以假亂真的視覺沖擊都由他一手創作,眼下即將熱映的華誼兄弟巨制《太極》以及基努里維斯導演的《太極俠》都是由連凱擔任特效化妝總監,連凱將為您揭開特效化妝行業的神秘面紗。

臺前與幕后,全才特效化妝師
6歲從臺灣去香港;加州大學長提分校美術系畢業;學過空手道跆拳道,還精通摔跤;在好萊塢特效工作室參與過《異形III》的特效制作......

我1996年回國,26歲回到香港,就是想到亞洲推銷特效化妝,因為我感覺亞洲很缺這種東西,我看過很多香港電影,就特效化妝方面而言非常不專業,觀眾和電影制作人也沒有什么要求。但是這個方面,對國外的觀眾來講是很重要的,他們會在意細節的刻畫,而我們的特效化妝甚至還沒有趕上好萊塢70年代的電影水平, 這讓我覺得我應該回國,把特效化妝做好,帶動國內特效化妝行業發展。

之前在做特效化妝的過程中,我也認識很多大導演,像徐克、朱延平,他們都看到過我的作品,也都感興趣,但是當時沒市場也沒有資金。當時國內特效化妝市場還不成熟,朱延平就請我當演員,我感到很意外,不過我對拍電影的整個流程并不陌生,我拍攝的第一部戲是朱延平導演的《天生絕配》,在里面飾演一個反派人物。
《天生絕配》上映之后,就有很多香港導演跟我約戲,緊接著我出演了第二部電影《碧血藍天》(舒淇、趙文卓主演),也是演一個大反派,而且是個動作片,很湊巧,我從小就練過武術,動作片也拍攝得很順利。就這樣,當時見了很多的電影公司老板,特效化妝沒有推銷出去,誤打誤撞,反倒把自己推銷出去了,每個導演都說“你形象不錯,這個戲你來客串一兩天”之類的話,就這樣,很奇怪,有很多香港導演來找我,說有一個角色很適合我。
我覺得演戲是需要天賦的,對很多新人來講,看到鏡頭怯場、緊張、忘記臺詞等時常發生,但我不會,雖然我并沒有演戲的經驗,但是很多人看完我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都不認為我是一個新人,所以演戲的經歷對我來說,有很多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到現在,電影拍了有三四十部,電視劇也拍了30幾部。基本上相當于每年都有三四部作品,但是別人問我:你最好的片子是什么?我都是說沒有,因為也許我演得很好,但其他的東西還是達不到水準,可能劇本差了點點,或者對手差了一點點。任何原因都有,所以我到現在還說不出一部代表作。

做演員很被動,不見得能隨心所欲,能接到好的劇本。眼下國內電影市場發展得非常好,我還有另外一個才華(特效化妝),不要浪費,而且國內很缺乏這方面的東西,因此我現在做演員和做特效化妝占我工作重心各一半,50%+50%吧。我的希娜魔夫(Cinemorph)這個特效化妝公司是時機到了,第一是因為國內做特效化妝的人還很少,或者說還沒有;第二我希望能讓圈內的人更了解特效化妝技術,并能掌握其制作流程,在電影中得以運用,也就是我一直的夢想,推廣特效化妝。
以假亂真,讓人折服的特效化妝
我大學畢業就在別人的特效化妝工作室打工,什么都做,開模、雕塑、上色??我記得參與《變種》時候,特效化妝工作人員有140多個,還分了很多部門。機械部門(就是做那些遙控蟑螂的)有70個,美術部門也有70個,美術部門又設開模部門、雕塑部門、灌皮部門、上色部門??光上色部門就有十幾個人。
好萊塢不同的特效化妝師都各自有不同的專長,像斯坦·溫斯頓,《終結者》、《侏羅紀公園》、《異形》、《人工智能》??是他的代表作。像瑞貝克,埃迪墨菲的一系列電影,變老變瘦變胖的,就是他做的,他的化妝技術很強。我曾工作過的ADI工作室也很強,我在期間一起做的《異形3》、《變種DNA》等,像《鋼鐵俠》的戰衣,也是他們做的。
特技化妝包括的范圍很廣,它不只是傷妝,這是最基本的妝,還包括把你變成另外一個樣子,或者把你變胖變瘦,或者把你變成鬼啊變成妖怪之類的。只要是涉及到皮肉的東西,涉及到有生命的,都是特技化妝。就像侏羅紀里面的那些恐龍,它不止是運用在電影、電視、廣告上,甚至博物館也需要,它里面有一些原始人模型之類,也要用到特效化妝。
特技化妝的每一個步驟都是一個學問,沒有簡單的,設計是第一步,畫十幾種甚至上百種設計讓導演看,好的設計能決定作品的成敗;接著倒模,根據拍攝要求幫演員頭部做倒模、手部做倒模等;然后雕塑,要求是仿真的模型,讓人感覺很真實,比如制作一個尸體或者殘臂斷肢,要讓看到它的人不敢過去摸,達到這種效果;然后是開模,可以看出模型樣子的叫陽模,看不出樣子的叫陰模,陰模說白了就是模具,材質分為石膏、玻璃鋼、硅膠??接下來,倒開模雕刻,需要灌皮,有些皮,比如說發泡乳膠就需要進烤箱,才能有很好的手感,然后上色,再交給機械部門,這都是工作室部門的活兒。最后到現場,怎么把皮放在演員身上,這要會化妝,有些部分是機械的,就要會遙控,所以特效化妝不是什么人都干的。
很多劇組和導演不了解,以為特效化妝也很快,其實一般的特效化妝最起碼兩個月,除非是很簡單的東西。雕刻需要一個禮拜,還要開膜,上色,打毛,你看毛發植入是一針一針打進去的。像侏羅紀那些恐龍,做了兩年的時間前期,兩年后才開始拍。為什么中國以前的特效化妝都那么差,就是這個原因,這也是當時我想讀特技化妝專業的理由之一,因為受到這個刺激。

對比好萊塢,有更好的性價比
有很多人常常對比CG制作(電腦特效)和特效化妝,CG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非常成熟,像《阿凡達》這些作品非常棒,但CG技術作出現場的立體感總是差了那么一點點,即便是《阿凡達》,觀眾還是一眼就能看出其人物、場景等都后期制作完成的,并不是攝像機拍攝出來的實體。CG人物和演員之間還存在有很大差距,畢竟真人表達出來的情感、眼神、情緒等都是電腦特技所無法取代的,所以我覺得特效化妝行業不會被電腦特效代替,相反與他們配合使用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這也是好萊塢特效化妝行業蓬勃的原因。
我創辦希娜魔夫這個特效化妝公司,第一是因為國內做特效化妝的人還很少,第二希望大家更了解特效化妝技術,并能掌握其制作流程,在電影中得以運用。其實國內的電影發展有些跳級,以前好萊塢電影都是用特效化妝,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慢慢轉到了電腦特效,再到現在兩者融合,配合使用,但國內的制作技術直接跳過了特效化妝進入電腦特效,發展很不成熟。
華語電影,我們做過《維多利亞一號》、《錢學森》、《白蛇傳說》、《河東獅吼2》、還有國慶檔大熱的電影,馮德倫拍的巨制《太極》(這個片拍了很長時間,我相信它在動作和視覺上會讓觀眾耳目一新),以及基努里維斯的合拍巨制《太極俠》,目前我正在做吳彥祖、姚晨他們主演的《控城記》,正在香港熱拍。希娜魔夫旨在傳播和發展國內電影特效化妝,建立華語電影特效化妝新標準,希望讓大家認識到特效化妝的作用。
我們(連凱與希娜魔夫)的技術水平和好萊塢相比沒什么區別,好萊塢做特效化妝的有四百多人,他們都是在各個公司之間跑,而我也是找老外來幫我做。做特效化妝來說,重在看人的技術,我們用的人一樣,材質也一樣,制作的步驟1、2、3、4也一樣,效果當然也沒什么差別了。好萊塢與我們的成本差不多,因為大家用的材料一樣,我們的材料費甚至更貴,因為我們要進口報關。核心的技術員工也基本上和美國差不多,因為我的員工也是外國請來的,還要機票,住宿。當然,房子租金、普通員工相對比好萊塢就便宜很多,基本上能減個1/3。因此,希娜魔夫的特效化妝是有很好的性價比。
我還沒有創辦希娜魔夫之前,華語電影與好萊塢的特效化妝差距確實很大,的確沒得比。希娜魔夫成立之后,技術差距已經沒什么兩樣,但華語電影特效化妝還存在種種問題,比如說是投資投入,再比如說思維觀念,有些鏡頭在前期拍攝時就準備得不夠充分,我覺得劇組在拍攝電影之前,一定要先有一個故事版,每一個鏡頭怎么拍,都要確定下來,這樣臨場改動也不會很大,這不僅僅是為特效化妝考慮,這對整部電影的后期制作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當然,思維觀念上限制還有其他部分,比如說廣電的限制,怪力亂神不能拍,太過血腥也不能拍,像《維多利亞一號》在內地就上不了大銀幕,還有一些鬼怪電影也不能拍,這樣就很限制國內的一些電影創作人,我們不可能幾十年一直拍《西游記》啊,題材被限制也使華語電影特效化妝方面被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