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1月,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文新增設人工智能(AI)專業職稱,并正式發布分類評價標準。首次人工智能(AI)專業職稱評價工作于2021年初啟動。
此次開設人工智能(AI)職稱專業,納入工程技術系列,并設置初級、中級、副高和正高 4 個層級,對應名稱依次為: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和正高級工程師。

此前,成都、上海、天津也分別發布了關于人工智能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辦法。隨著各地政策的不斷跟進,該職稱體系有望列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
為什么開設AI職稱?
經過多年發展,人工智能(AI)已經從最初備受質疑的新興技術科學,逐漸成為推動人類進入智能時代的決定性力量。全球各國在近年來,都紛紛加強了人工智能戰略,提升競爭力。
中國政府對于人工智能也給予了高度重視與支持。2017年7月8日,國務院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對人工智能發展給予更多資金、政策支持。該計劃明確提出了2020-2025年的發展目標,并希望到2030年中國能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創新中心,在理論、技術和應用等方面領先全球。而且從2017到2019年兩會,李克強總理連續三次將人工智能列入政府工作報告,推進發展。對此,各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頒布了各種補助和優惠政策,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遍地開花。
與AI蓬勃發展相對應的是,AI專業人才一直處于嚴重缺乏狀態。究其原因:
一是因為發展太快,沒有相應的專業培訓體系。如今的AI專業技術人員多是半路出家,從其他專業轉過來,邊干邊學邊積累成長起來的;
二是因為由于AI屬于新興、交叉學科領域,沒有合適的職稱晉升渠道,缺乏規范的行業資格評定標準,影響了技術交流合作和人才職業發展。
因此,開設AI職稱專業,不僅可以滿足各梯次AI工程技術人員的職業發展需要,也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視聽行業需要AI
由于互聯網和電信行業天生有朝著人工智能方向發展的基因,因此發展最快,AI專業人才也相對較多。而專業視聽行業就顯得遲緩得多,除了意識、安全、應用等因素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才的缺乏。
“其實視聽行業可能是各個行業中,在應用層最需要結合AI技術的行業。”一行業專家表示。這是因為:
一、視聽產品可以為AI的數據計算提供視音頻的原始數據支持,或者利用在整個系統中的各個視聽產品對一些重要數據進行搜集,然后提供給AI分析工具進行分析,幫助AI進行機器學習,提高AI的智能水平;
二、隨著視聽產品的計算能力提升,還可以在視聽產品中集成AI學習和分析功能,提升分布運算或簡化用戶交互的功能。
顯而易見,AI將會對視聽行業中的視頻數據檢索、識別、分析、自動控制提供特別大的幫助,當然這也就會幫助視聽廠家擴展現有產品的功能,提高廠家的競爭力。
但是AI屬于一個生態圈。視聽產品作為其中的一個產品需要與其它非視聽行業的產品進行技術融合,這個過程需要水平比較高的一些跨界人才。諸如知識豐富的產品經理,能夠把AV產品帶入并融合到AI的生態圈里,為用戶創造新的功能或者產品,甚至是顛覆性的功能或者產品。目前這個生態圈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專業視聽與AI的跨界人才更是奇缺,此造成專業視聽行業中的AI應用比較少。
AI職稱促進視聽行業發展
通過AI職稱評定,不僅會吸引更多的人進入AI,同時還會為各行各業輸送大量經過認證的人工智能專業技術人員,緩解人才緊張的現狀。
對于專業視聽行業來說,既降低了AI人才的搜尋和培訓成本,又能引進更多的跨界復合人才,將大大促進視聽行業的智能化發展水平。
由于很多視聽產品應用在指揮、調度、監控等核心控制部門,因此如果AI能夠在視聽行業真正應用起來,給行業給客戶帶來的最大價值是智能化決策水平的大幅提升。
智能化決策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輔助決策階段。也就是現在人們通常所說的大數據信息呈現。目前,視聽行業正處于AI應用發展的第一階段;
二是根據數據分析產生決策預案。人們不再需要對所呈現的海量大數據進行分析研判,而是可以直接根據AI算法分析后提供的預案,來選擇最優方案執行;
三是全人工智能階段。從前端數據采集、信息處理,到最優方案的產生與選擇,再到落實執行、跟蹤反饋等,全程無需人工干預,全部由AI自動執行。
小結
雖然目前AI在視聽行業還處于發展階段,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但得益于數據、算法、計算能力的發展、政府的支持,以及目前AI人才評定機制。AI發展的勢頭已經不可阻擋。對于行業來講,傳統產品的利潤正在持續下降,市場趨向飽和,各廠家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愈發激烈,急需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AI的崛起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機遇。這些年來,視聽行業不斷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AI為這個方向做了更為強大的加持,相信未來AI將全面融入視聽領域的方方面面,帶領視聽行業進入全面智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