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交融的。除了藝術與藝術之間的交融外,藝術與技術也在不斷的結合。其中戲劇舞臺方面的藝術就不斷受到科學技術的浸染,以綜合媒介形式存在的舞臺美術其表現手段、藝術風格都受到了科學技術的推動。影像在舞臺美術設計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為傳統舞美帶來了一場變革。影像的五顏六色在舞臺上可以達到亦幻亦真的效果,給觀眾帶來了一種強大的生命活力,影像為舞臺藝術的發展開拓了新的廣闊天地。
【關鍵詞】 影像 舞美
一.舞臺戲劇藝術中影像的概念
影像,從字面上理解是指拍攝對象留在膠片中的正香或負像。被攝體通過攝影機鏡頭形成光學圖像,聚焦在拍攝機里的膠片上,通過曝光形成潛影,再經過沖洗在膠片上形成由銀粒或染料組成的被攝體負像,負像經過復制在正片上便得到正像。負像和正像都叫影像。
影像又稱圖像。指非攝影成像傳感器成像方式,其本質是攝影像片的外延。像片通常指光學攝影成像并記錄在感光膠片上,是被動式遙感成像。影像則可通過光學—機械、光學—電子或天線掃描接收來自地物的可見光、紅外、熱紅外和微波信息,記錄在磁帶或通過電光轉換記錄在感光膠片上。與像片相比,在內容和形式上范圍更廣。用“影像”來包括(而不是取代)“像片”,是航空攝影偵察發展成為遙感,攝影術(photography)發展成為成像術(imagery)的結果。

舞臺中的影像則是通過拍攝或者制作的動態短片或者靜態圖片通過投影或者大屏等媒介的呈現,營造出劇情所需要的氛圍,場景或者故事等。在影像藝術的幫助下,舞美藝術正擺脫手工業時代的封閉性和局限性,將舞臺設計成一個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綜合體,既有文學與音樂的時間性、聽覺性 ,又有繪畫與建筑的空間性 、視覺性。在功能上,它不但要擴展人們的視覺范圍 ,還要擴展人們的思維能力。影像對于圖形的承載及舞美創作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它給我們提供了一條思路,可以把影像轉換成一種全新的“舞臺語言”,我們有理由相信影像與舞美的聯姻必將激發更多的靈活性和創作激情。

二.影像在舞臺美術中的作用
1.影像的變化對舞臺空間的拓展
在藝術的各種各樣的形態中,其構成的元素的形式是多樣的,但主要是由點、線、面、明暗、色彩、肌理、空間和媒介等元素所構成,由于材料和技術的限制,早期的舞臺主要是通過繪景來表現這些元素的。隨著技科學技術的發展,影像被創作出來舞臺中的空間色彩得到了大規模的拓展和豐富,它突破了傳統藝術對空間的表現,吸收了新媒體藝術中運動和聲音這兩個構成要素。因此,在舞臺藝術作品的空間表現力上增加了”色彩迎合”和“視聽感知”這兩個新的要素。讓我們以大學期間各個大戲的舞臺說明影像的這個特點。

2.影像在舞美中運用的實例
影像與新型的聲、光、電運用相結合,將限定的空間形象的舞臺布景轉換成瞬息萬變的虛擬影像,宛若穿越于時空場景中。記得大學期間,班級同學共同做了一部戲《我在天堂等你》,這部戲的背景就是運用大屏影像營造出這部戲的環境,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點,影像都有不同的變化。還有就是前段時間學校舉辦反法西斯抗戰勝利70周年的一個節目《民族魂——魯迅》,這個節目在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影像,比如制作標題,比如中間穿插了抗戰電影的片段,再比如中間也做了松花江的景色。在這一個節目中,影像既充當了背景的一部分,又有承上啟下連接節目的作用。
現今,各個電視臺、各種晚會錄制節目現場也是有大大小小的舞臺,而他們的舞美也有很多用到了影像,他們提前合成一些絢麗的背景影像,當錄制的時候用以襯托舞臺的絢麗。或是播放一些和錄制節目相關的信息,省去了主持人要去播送的時間,也為其舞美的制作省去了很多時間。在2012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楊麗萍的《雀之戀》中,舞臺背景以深藍色森林為大環境,畫面中間變幻成月光映襯下的鳳尾竹,使“孔雀”融入很美的詩意環境。皎潔的明月緩緩移動,翩翩蝴蝶在竹叢中飛舞,粒子特效徐徐升起,“雙雀”戀愛的甜美境界呼之欲出,隨著劇情的發展,背景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孔雀開屏的影像畫面驚艷全場,達到了飛升的境界,引起觀眾情感的共鳴。

3.當代戲劇大師的影像實踐
對于舞臺戲劇藝術的綜合性特征,德國美學家施雷格爾的論述可謂經典,他說:“劇場是多種藝術結合起來以產生奇妙效果的地方,是最崇高、最深奧的詩不時借著千錘百煉的演技來來解釋的地方,這些同時表現淘淘的辯才和活生生的圖景;在劇場里建筑師貢獻出最壯麗的裝飾,繪畫家貢獻出按照透視法配置的幻景,音樂的幫助來配合心境,曲調用來加強已經使心境激動的情緒。最后,劇場是這樣一個場所,他把一個民族所擁有的全部社會和藝術文明、千百年不斷努力而獲得的成就,在幾個小時的演出中表現出來,他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地位的人都有一種非常的吸引力,他一向是富有聰明才智的民族所喜愛的娛樂。”

五十年代的時候,西方有一位舞美大師斯沃博達,他對舞美設計的技巧的提高有著前所未有的貢獻。例如《第十一誡》(1950)中包含著使他日后名震一時的幻燈原理——電影與現場演員表演的結合。斯沃博達說:“我想創造各種不同因素——舞臺、銀幕、演員表演、舞蹈和歌唱之間的一種新關系。在許多戲劇演出中,我們企圖把各種分離的不同的視覺形象組成一種有某種主題的整體組合。”他的新技術實踐產生了兩種語言方式:(1)多屏幕投影:幻燈或電影放映,使用多塊放置于不同角度和地位的屏幕,眾頭腦里產生一種整體的有機構圖。據說觀眾在接受多屏幕上的不同影響并運用意識加以綜合的時候,就能夠克服在傳統方法的演出時所產生的那種所謂的“視覺麻痹狀態”。(2)復合投影:除了屏幕上放映預先攝制好的電影以外,屏幕前還有演員表演,而且表演還和屏幕放映配合默契。用斯沃博達的話來說:“演員表演不能脫離電影而存在,反之亦然——兩者合而為一。而且,同一演員出現于舞臺和屏幕,互相呼應,因此電影也就成了戲劇的功能。”這位舞美大師利用電影影像創作的舞臺還有很多,他的理論和實踐啟發了當代劇作家,運營各種最先進的技術,致力于舞臺演出。他甚至宣稱“利用燈光和投影代替顏料畫的布景,這就是未來。”這里的投影便是影像的一種。

4.影像在舞臺美術運用中的弊端
大家都知道凡事都有兩面性,有他好的一面自然也有不好的地方,影像在舞美應用上也是有弊端的。例如:1.過分追求技術層面的東西而忽略舞臺本身的藝術美感;2.過分強調影像本身的表現力而弱化舞臺上演員的表演;3.過分強調影像等外在表現形式,而忽略作品要表達的真正內涵。所以影像對于舞美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不過隨著多媒體影像在舞臺演出中運用頻率的日益提高,其運用中的一些問題也會逐步被發現、重視,并最終得以解決。
三.總結
舞臺藝術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成為由多種媒介復合而成的綜合藝術形式。各種媒介的發展都能夠給舞臺美術注入新的活力,通過運用不同的影像,舞臺藝術能夠呈現出全新的視覺形態以及視聽感受。同時,影像技術在引起傳統舞臺美術內容和形式發生變化的同時,也逐漸改變了人們對舞臺美術的審美觀念。
因此,影像技術在舞臺美術中的應用,是對生活場景的“虛擬”和“再現”,有的時候最可貴的,是提供給舞臺一個“不可能的”空間,極大的迎合了舞臺視覺審美的需求,促進了舞臺藝術在新時期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