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近日公布,2012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共上映新片303部,全年票房超過168億元。2013年全年的觀影人數達到4.67億人。
電影總票房的增速基本與上一年持平,保持在28%左右。廣州萬達影城總經理龍朝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電影市場目前票房收入占據主導,但也已在探索包括文化產品、餐飲、高端配套服務等多種盈利模式。中信建投近日研報分析稱,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成支柱行業已是近三年重要且緊迫的發展目標,文化產業增加值未來三年復合增長率須超過23%,文化消費增速將快于人均消費支出。
總票房增速28%
2012年電影總票房增速基本與上一年持平。今年國產片整體保持了28.10%的增速,較去年整體的28.93%的增速基本持平。
根據廣電總局公布數據,2012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全年票房超過168億元,其中國產片票房收入為80億元,占到票房總收入的47.6%。進口片票房約計88億元,占到票房總收入的52.4%。2013年全年的觀影人數達到4.67億人。但不容忽視的是,除極少數影片盈利外,國產片虧損面積高達82.5%。
中信建投近日研報分析稱,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成支柱行業已是近三年重要且緊迫的發展目標,文化產業增加值未來三年復合增長率須超過23%,文化消費增速將快于人均消費支出。
電影后期市場仍滯后
院線業內人士反映,目前國內院線收入票房占據大頭,而美國、歐洲、香港甚至印度等國際成熟市場早早啟動后期盈利模式,開發各類電影衍生產品。國內由于相關創意和技術開發、知識產權均落后,遲遲未能取得進展。
“以發展最為成熟的美國電影市場為例,美國電影后產品的收入占比達30%,盈利模式豐富,影院和院線發行方都能在市場模式下各分得一杯羹。這是國內目前還做不到的。”廣州萬達影城總經理龍朝宇向記者表示,國內目前院線絕大部分收入僅靠票房,模式單一的同時,也意味著未來增長空間巨大。他舉例稱,盈利路徑包括后期產權產品的復制推廣、復制影像等。
電影后期市場中,如哈利·波特系列魔法產品、喜羊羊各類附帶專利的品牌產品等都屬于近年成功之作。在發達國家,這些電影后期產品包括D V D光盤都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收益。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編織的龐大的產業鏈最為成功,各類授權衍生品在總體收益中占到了70%的份額,而電影票房只占30%。
迪斯尼的商業模式以“輪次收入”最為典型,即先通過電影、電視制作娛樂內容,再拓展各類衍生品,甚至主題樂園等。
“這是美國娛樂產業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同時正因為有版權保護,才能保證電影、電視劇的后期衍生品在海外市場的收入。”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趙抗衛表示。從市場反應看,目標觀眾群體范圍越廣,市場轟動效應越大的電影、電視題材,后續的衍生產品賣得越好。
“國內目前的弊端是,有關產業鏈條不成熟,產權保護、后期制作的配套團隊都沒有健全”。國泰君安傳媒文化行業分析師高輝接受記者采訪表示,這些獲利后期產品的電影、電視在設計制作時就未雨綢繆,規劃考慮了電影產品及可能的衍生產品,以打“有準備之仗”,另外后期衍生品也跟電影特性和定位有關,兒童娛樂型電影制作更易操作。